交通巅峰之作:探秘苏州南站十六项技术创新与BIM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应用

第三届“优智杯”智慧建造应用大赛二等奖

 

苏州南站,这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交通巨擘,不仅以其雄伟的外观和庞大的规模引人注目,更在第三届“优智杯”智慧建造应用大赛中凭借卓越的BIM技术创新和精细化项目管理平台—BDIP荣获二等奖

 

该项目在超长超大混凝土梁板结构控制、钢结构体量大施工、幕墙系统复杂协调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运用BIM技术,苏州南站实现了无人机航拍监测、施工场地优化布置、钢结构施工方案多方案模拟、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苏州南站项目团队的肯定,更是对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的鼓励和推动!

 

 

项目简介

 

苏州南站(又名汾湖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高新区境内,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站台总规模4台12线(含正线4条)。沪苏湖和通苏嘉永两个车场呈十字交叉,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车场规模均为两台6线。包含国铁站房、配套交通、综合商业等功能业态。

 

 

 

工程重难点

 

超长、超大混凝土梁板结构,温度和徐变裂缝的控制难度大

 

紧张有限的工期、多专业多工种的交叉作业管理,促使项目运用BIM技术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钢结构体量大,采用楼面分区分块原位拼装+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的施工工艺(桥下区域采用顶升工艺)

 

 

幕墙范围大,造型复杂,需要与其他建筑专业,如结构、给排水等进行接口协调。在深化设计阶段,需进行碰撞检测,确保幕墙系统与其他系统没有冲突或干扰。

 

BIM创新及示范应用成果

 

五大领域

 

 

十六项核心应用点:

 

 

无人机+监控信息整合应用

 

项目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提供更直观、全面和高精度的项目现场数据。对于进度管理来说,无人机航拍可以帮助实时监测施工进度,并与建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目前时间跨度23,7.18-24.4.22,每周一次)

 

 

施工场地布置策划

 

根据总体部署,项目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场地平面布置,确定周转料场、加工区、材料堆放区等临时设施,保证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同步施工的时候,现场分包众多,材料种类多,材料的合理堆放,可以避免二次搬运

 

 

钢结构专项——钢结构分析

 

通过Tekla深化设计软件和3D3S V2022对结构进行提升工况模拟计算,模拟施工阶段,确保在钢结构提升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钢结构专项——钢结构施工方案评审

 

实施难点:

项目钢网架最大跨度66.5m>60m,且属于重量1000kN及以上的大型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工艺,两项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解决方案:

项目组织专项经专家论证,同时应用BIM技术对钢结构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模拟,在钢结构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议上,结合BIM技术,最终选取楼面分区分块原位拼装+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的施工工艺(桥下区域采用顶升工艺)的施工方案。BIM施工方案策划提高了施工组织,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钢结构专项——钢结构施工方案模拟

 

钢结构体量大,采用楼面分区分块原位拼装+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的施工工艺(桥下区域采用顶升工艺)

 

 

高支模应用

 

本工程在模板施工中采用木质胶合板、盘扣式满堂脚手架。重荷载高支模区域采用abaques软件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方案可视化交底,加大被交底人对现场环境的感知,规避施工风险,同时施工现场增加高支模监测系统,确保施工安全。

 

 

多专业模型搭建

 

根据BIM建模标准、设计图纸建立建筑、结构、幕墙、机电模型为后续BIM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图纸问题核查与碰撞检查

 

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发现有效问题180多处,涉及到图纸优化变更20处。通过BIM协同平台以及图纸会审中向设计单位提出优化意见。真正做到“BIM先行”。

 

 

机电深化

 

由于本项目涉及建筑功能繁多,机电管线复杂。对管线进行合理的翻弯与路径优化。方案定稿后,生成管综平面图,专业平图面,复杂区域剖面图,用于指导机电施工。

 

 

机房管线安装

 

依据设计院图纸,BIM工程师对水泵房,风机房,冷冻机房,管井等位置进行碰撞检测,优化排布。根据碰撞报告,对机房管线二次深化设计,在施工前做好设备和管线的优化工作

 

 

二次砌体排布

 

本项目利用BIM技术于施工前进行二次砌体排布并导出排布图纸,以达到节约施工材料耗损率、降低施工成本等目的。

 

 

 

幕墙深化

 

通过BIM三维可视化技术,以三维可视化方式探讨及展示幕墙施工安装方案。了解与掌握视觉空间、功能空间、维护空间的详细信息。

 

 

 

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

 

苏州南站站房项目部采用信息化施工管理平台,针对业主对标段整体进度管控需求以及项目部实现过程管理需求,研发并应用平台功能,包含模型轻量化查看,进度管理,资料管理,工程影像记录等功能。

 

 

 

 

模型轻量化查看

 

 

 

 

成果管理

 

项目利用的数字管理平台的加密式轻量化引擎、树形成果架构、版本迭代式命名的技术让项目人员直接通过手机或者轻薄本即可查看设计阶段性成果文件,所有的看图看模功能一键使用,降低了指导现场施工的难度,发挥了BIM模型可视化的优势。

 

 

变更对比

 

项目人员会选择平台中历史各版本的文件与新版文件进行比对,所有被删除、新增、修改的地方都会通过颜色进行高亮显示,若外观无变化但属性信息产生变化也会根据查看范围形成数据对比表,除叠加显示外也可以分屏对比,从而提升项目人员对新成果的理解效率,降低核对交流的时间成本。

 

 

进度管理

 

在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方面,本项目人员将线下进度计划文件批量导入至平台并批量设置负责人后,根据任务时间和工程量清单自动生成各人材机用量信息并附着在模型构件中,提升了建设管理效率,体现了本项目的智能化管理手段。

 

 

 

智慧工地

 

本项目为了解决该类问题,数智化平台为唯一数据呈现出口,将现场的考勤机、环境监测、塔吊、升降机、物料、水电等监测数据分业务化进行数据分析及预警报警,让现场设备作用最大化从而提升利用率,减少项目现场在班组考核、扬尘环境、安全监控等方面数据统计工作。

 

 

资料管理

 

项目人员通过平台将现场各参建单位的业务资料归类化批量上传,设置好相关逻辑后一键即可实现上千份资料秒级归类,上传完成后项目人员在移动端就可以在线查阅资料库中的文档内容;使项目除常规资料验收交付外,也提供了数字结构化资料交付的方式。

 

 

应用实施总结

 

提前可视化

项目将建筑设计方案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可视化展示给施工团队。这有助于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发现潜在冲突和问题,并提前规划施工作业序列。

 

优化施工流程

通过施工BIM,项目使用模型来规划和优化施工流程。可以利用BIM软件进行时间轴和进度计划的管理,预测施工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赖,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工作业的优化。

 

碰撞检测与冲突解决

通过对各个工程专业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自动识别并解决模型之间的冲突。这有助于减少误差、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材料管理与构建过程控制

通过与物料管理系统集成,帮助施工团队实现材料的预先计划、库存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同时,可以在模型中记录施工进度和质量数据,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施工方简介

 

中铁建设集团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9134部队,是“世界五百强”和“2013年全球最大承包商”——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集团公司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具备建筑行业十个专业最高等级资质。“建造时代精品,创造和谐环境”是集团公司的企业使命。近年来,集团在深基础,超高层,大跨度,大体量,大型高铁站房等领域,先后承建了几百项国家重点和地方标志性项目。自1999年以来,共获19项鲁班奖,17项国优奖,5项詹天佑奖,29次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和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895项工程获各类优质工程,其中478项工程获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

 

 

上一篇: 中交路桥-科特迪瓦Cocody大桥项目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推荐
中交路桥-科特迪瓦Cocody大桥项目
科科迪斜拉桥全长630米,横跨阿比让科科迪湾,包括1条主线及3条互通匝道,工期24个月, 是科科迪湾整治与综合开发的重要工程之一,建成后将成为西非地区最大斜拉桥。
中交四局BIM协同平台应用
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夏县营村,主要建设内容为回迁安置房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房。
南昌动车所改造BIM平台应用
南昌赣高铁北起南昌铁路枢纽和京九铁路在横岗站接轨,南至赣州市设赣州西站,是规划京九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南昌西动车所改造作为起点,既有线路迁改工作异常复杂。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为打造精品工程,并开创集团内甚至于全国铁路项目B IM的既有线路改造的先河,与我公司强强联合,打造南昌西动车所既有线改造首个BIM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