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获奖
近日,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做精、做细、做深—BIM 技术在阿里巴巴徐汇滨江项目中的施工阶段应用》凭借卓越的BIM技术应用表现,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工程建设行业 BIM 大赛中。荣获大赛的最高荣誉——特等成果奖。
项目介绍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一个集商业与办公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在项目的前期策划中,项目团队就设定了确保获得白玉兰奖、取得 LEED 金级认证等高标准的目标,力求将该项目打造成行业标杆。
项目亮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团队采用了BIM技术,按专业分为土建、钢结构、管线综合三个标准模块,以“做精、做深、做细”为纲领,通过数据集成管理平台保障数字建造的效果。在建模过程中,团队引入了精准化计量建模的概念,并在传统深化基础上,以量控为指导开展更深入的优化。在管理阶段,团队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对进度、材料进行细化管理,实现了成本节约与进度节点的大幅提前。
清水建设中国作为项目管理方,对于这么大的一个集团公司,能否做好设计管理是控制项目成本的关键,看看清水建设如何利用BDIP平台在内部设计流程控制和设计协同控制上实现精益化管理。
个人业务管理
项目负责人借助BDIP平台,对各专业的顶尖设计工程师实施精细化的协同任务管理。该平台通过构建一套高效的内部管控体系,实现了任务的智能化自动派发与实时跟进。深度契合了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在BDIP平台的精心设计下,各个岗位的工作门户得以量身定制,精准匹配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与特性。
项目负责人只需轻松登录平台,便能即刻掌握全局,迅速浏览当前的协同信息,深入了解每一项任务的详细情况。无论是会议通知、任务进度还是完成情况,都能在平台上得到直观、清晰的呈现。
项目任务与反馈管理
项目负责人凭借BDIP平台,能够将项目任务和随机任务精准地指派给相应的责任人。平台通过智能推送和时间提醒功能,确保任务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位任务负责人,从而有效避免了信息传递的延误或遗漏。任务负责人在接收到任务指派后,能够迅速根据任务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个人工作的合理规划与分配。他们通过平台,可以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工作时间,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平台还提供了日志反馈和任务成果上传功能。任务负责人每天只需简单填写日志,即可轻松反馈任务的完成进度和具体情况。
同时,他们还可以将任务成果直接上传至平台,以便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查阅和评估。通过这一系列的自动化管理流程,项目团队大大减少了内部项目进展沟通会议的时间,使得团队成员能够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同时,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也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工作产能,使得项目团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全过程任务管理应用
项目负责人能够轻松地将设计管理任务列表导入至BDIP平台,从而构建出一个集在线化查看、实时跟进、全面追溯、智能预警以及精准统计于一体的综合任务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体现了标准化管理思路的精髓,更彰显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全局的精准把控和高效调度。这一功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任务执行的效率,更确保了项目进度的顺利推进。任务负责人在接收到任务后,能够凭借平台,每天通过日志反馈的形式,详细记录任务的完成情况。
平台会自动对这些日志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自动化的进度报告,使得项目负责人能够轻松掌握最新的任务进展动态。BDIP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统计界面。项目负责人只需轻轻一点,即可全面了解项目的整体进度、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等关键信息。这一功能不仅使得项目负责人能够随时把控设计进度情况,更为项目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BIM多专业合模问题协同管理
借助BIM轻量化技术,各专业的工程师在完成设计模型成果后,能够无缝地将这些成果上传至我们协作平台。这一平台不仅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便捷的展示窗口,更实现了设计问题交互的即时化与智能化。所有设计相关的疑问、建议或挑战均能在平台上实时共享,确保了信息的透明度和流通性。平台还具备一键多专业合并的功能。无论是建筑结构、电气系统还是给排水设计,工程师们都能轻松地将多个专业的设计模型合并在一起,进行全面的问题排查。这一功能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传统设计中繁琐的手动比对过程,更显著提升了问题发现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旦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平台立即启动其先进的问题标注和问题台账管理系统。工程师们可以迅速标记问题所在,并通过详细的台账记录问题的性质、发现时间、责任人员以及处理进度等信息。这一系统不仅使得问题的跟进和管理变得井然有序,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速度。
此外,平台还提供了便捷的数据统计功能。通过对常见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精准地找出设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的设计优化和内部培训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这一功能不仅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内部的设计水平,更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团队的专业成长和进步。
BIM技术应用
在BIM技术的引领下,我们精心编制了BIM技术样板文件,该文件不仅融合了BIM技术的精髓,还紧密结合了项目的独特特点,创新性地编制了专项BIM实施应用点。这些应用点如同项目的智囊团,为项目提供了全面、精准的方案支持,从而实现了对项目整体质量的有效控制。
在机电专业领域,我们利用BIM技术搭建了详尽的机电专业模型,并在模型中巧妙地添加了各专业信息。这一举措不仅为机电安装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还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轻松导出专业明细表,这些明细表在计量、加工、结算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模型搭建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中,我们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严谨的态度。一旦发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立即进行记录,并整理成问题汇报表。随后,我们会积极与各方进行深入的商讨,共同探索解决方案,直至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最终,我们会将这份凝聚着团队智慧和汗水的成果文件提交给客户,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整体管线布置与优化原则
在管线布置与优化方面,我们保证3米天花高度、1米梁下只能走(100mm管线含保温)等原则,同时确保开洞中心位于梁中线上,且高度不大于1/2梁高。在整体调整主风管高度时,我们严格控制在400mm以内,并紧密结合相应楼层的层高进行机电布置。通过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我们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既合理又高效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此外,我们还利用BIM技术导出了项目关键区域的全景图,并与现场拍摄的实景照片进行虚实对比。这一举措不仅为项目建设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在项目出图方面,我们采用了日系出图标准,这与常规的国内项目图面样式有着显著的区别。虽然这一标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借助多个软件进行精细的调整,但我们始终坚守着对品质的追求,为客户呈现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