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市水务局联合浦东新区水务局召开“数智技术水务工程应用暨上海水务BIM技术应用联盟会议”,进一步推动新技术赋能新阶段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浦东新区引领区水务工程高质量建设。会议在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建国、浦东新区水务局总工张红出席会议。科信处,建管处、市堤防建设中心、水利事务中心、水务安质监站以及上海水务BIM技术应用联盟21家成员单位6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
来自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浦东新区水闸管理中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设计总院、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8位专家,分别就BIM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水利行业数字孪生政策和应用发展、水闸建管、排水防汛一体化调度、大型调水工程等BIM、数字孪生的实践案例以及预制拼装技术工程应用等进展和成果作了交流发言。
1、首先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蔡俊坚进行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团体标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解读 。
蔡俊坚先生的解读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并且为我们理解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在他的解读中,蔡俊坚先生强调了该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意义。他指出,BIM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化技术,在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给建筑信息咨询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制定《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旨在规范相关技术服务的收费模式和市场行为,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公平竞争。
通过这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服务收费将更加规范、透明,有助于促进BIM技术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与推广。这也将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并推动上海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引领者。
2、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架构师林敏先生带来《让BIM融入生产!—国内大型工程BIM平台应用探索》的主题剖析。林敏先生的主题剖析深入探讨了BIM平台在国内大型工程中融入生产的应用探索,为我们展示了BIM技术与建筑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在他的剖析中,林敏先生重点强调了BIM平台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他指出,BDIP作为一种集成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数据共享与协同,还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以优化决策和管理流程。
为了更好地推动BIM融入生产,林敏先生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构建全方位的BIM数据集成平台:打破传统上各个参与者之间信息壁垒, 架构一个全方位的BIM数据集成平台至关重要。通过将设计、施工、运维等不同环节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提升效率和质量。
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BIM平台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在不断演进和发展中。因此,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BIM平台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前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行业的变革和提高产品品质。
总结来说,林敏先生的主题剖析凸显了BIM平台融入生产的重要性和挑战。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努力,致力于BIM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与各界合作推动BIM技术在国内大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助力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3、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刘新成带来《水利行业数字孪生发展趋势》的分享,让我们一起继续深入探索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在他的分享中,刘新成先生突出强调了数字孪生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他指出,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断档、协作不畅等问题,而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数字建模、数据集成和仿真模拟等手段,实现对水利工程全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模拟。
通过关键要素的推动,水利行业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数字孪生转型。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水利行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4、浦东新区水闸中心戴海翔进行了《浦东新区水闸数字孪生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演讲,为我们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水闸管理中的应用。
他首先分享了浦东新区水闸中心进行数字孪生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他指出,传统的水闸管理方式存在着信息不畅、响应迟缓等问题,而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数据整合、模型仿真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等手段,实现对水闸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和优化。
戴海翔强调了数字孪生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思考。他提出了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制定、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保障安全与隐私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他鼓励水闸管理者和相关行业合作伙伴积极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水闸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5、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张引玉《从“人治”到“数治”赋能上海城市排水防汛——竹园片区一体化调度平台建设 》,分享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城市排水防汛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特别是竹园片区一体化调度平台的建设。
她首先强调了从传统的“人治”到现代的“数治”所带来的转变。在过去,城市排水防汛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手工操作,面临着信息不畅、响应滞后等问题。而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可以实现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全面监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通过竹园片区一体化调度平台的建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为城市排水防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他们坚信数字化转型将为城市排水管理带来革命性变化,提高预防和响应水灾的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6、上海城建设计总院的谢军分享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及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应用 》,这项技术通过将实体系统与数字模型相结合,实现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
谢军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他提到,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建立真实工程的虚拟模型,并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优化工艺流程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这使得工程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7、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罗成带来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大型调水工程中的应用 》,这项技术通过建立真实工程的数字模型,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方案。
罗成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大型调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他提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调水工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模拟和仿真,包括泵站运行、管道布局、水流动态等。这使得工程管理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工程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强调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工程中带来的诸多优势。他指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和集中管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数字孪生还能够帮助优化工程运行方案,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运营成本
8、上海城建设计总院的王艾凯讲述了《预制拼装技术在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了预制拼装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作用。这项技术通过将构件提前进行预制和加工,并在现场进行拼装安装,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王艾凯还强调了预制拼装技术对提升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预制拼装技术能够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并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会议的最后由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建国局长就各单位BIM技术、数字孪生的水务应用和示范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抓住BIM、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机遇,进一步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升上海水网工程数字化水平,他强调,推进水务数字化转型要做到“四有”:一是心中要有“数”。对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方向要有数,对目前的技术水平要有数,对工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要有数。二是治水要有“方”。BIM技术应用、数字孪生建设的方案要科学、合理、有效。三是平台要有“力”。要建立以业主为中心的平台,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力。四是应用要有“效”。数字新技术的应用,落实在关键问题的解决上,最终体现在水务事业的发展成效上。作为现代化引领区,浦东新区要进一步增强数字新技术应用,共建、共享、共赢,共同进步和发展。